济南侦探:遗产没有进行继承适用诉讼时效么
一、遗产没有进行继承适用诉讼时效么
1、通常,遗产未被继承时不适用诉讼时效。继承开始后,继承人若放弃继承,需在遗产处理前表明态度,未表态则视为接受继承。而受遗赠人要在知晓受遗赠后的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放弃的表示,逾期未表示视为放弃。
2、不过,要是遗产纠纷存在其他状况,像遗产被侵占等情形,就可能适用诉讼时效。诉讼时效一般是三年,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起算。
3、综上,遗产未继承一般不适用诉讼时效,具体还得依据实际法律纠纷判定。
二、遗产未继承的诉讼时效有哪些特殊规定
关于遗产未继承的诉讼时效,有以下特殊规定。《民法典》规定,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,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。
但在遗产继承方面存在特殊之处。如果是受遗赠人,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六十日内,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;到期没有表示的,视为放弃受遗赠。
另外,自继承开始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,不得再提起诉讼。此二十年属于最长诉讼时效,即便权利人一直不知权利受侵害,一旦超过二十年,法院也不再予以保护。不过,在诉讼时效期间内,若出现法定的中止、中断情形,比如继承人向部分继承人主张权利等,诉讼时效可依法中止或中断,重新计算。
三、遗产未继承时如何确定诉讼时效起算点
在遗产未继承的情况下,诉讼时效起算点的确定需区分不同情形。如果继承人之间对继承份额、遗产分割方式等存在争议,自继承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,一般为三年。这里“知道或应当知道”通常指继承人明确知晓自己应得的遗产权益未得到保障,比如被其他继承人排除在遗产分配之外等情况。
若遗产一直未进行分割且各继承人对遗产处于共有状态,此时不存在诉讼时效起算问题,继承人可随时要求分割遗产,但不得损害其他继承人合法权益。不过,若遗产被他人非法占有,从继承人知道或应当知道该非法占有行为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。需注意,最长诉讼时效为二十年,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,法院一般不予保护。
当我们探讨遗产没有进行继承适用诉讼时效么这一问题时,还需关注与之紧密相关的一些要点。在确定是否适用诉讼时效后,若存在继承人对遗产分割产生争议的情况,这又该如何处理呢?而且,即便过了诉讼时效,遗产的归属是否就会一成不变呢?这些都是在遗产继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复杂状况。倘若你对遗产未继承时诉讼时效的具体计算、争议解决方式等方面存在疑问,无需烦恼,点击